發布時間:2018-08-30 來源:安徽作家網 作者:安徽作家網
編者按:作家書房帶領我們一起走進文化名家的私人書房,從另外一個角度了解他們的閱讀習慣,與自己對“文學與人生”的態度作個對比,品味思想醇香,倡導閱讀人生。
作家檔案:
沈天鴻,安徽望江人。安徽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高級編輯、兼職教授、安徽省散文隨筆學會名譽會長、安徽省報紙副刊研究會副會長。
主要作品有詩集《沈天鴻抒情詩選》、《另一種陽光》、《我和世界》,散文集《夢的叫喊》、《訪問自己》,文學理論集《現代詩學 形式與技巧30講》等。主編有《青少年必讀當代精品美文》叢書20卷。大陸、港、臺40多家出版社出版的多種詩文選如《新中國60年文學大系》、《中國當代詩歌經典》、《中國當代青年散文家八人集》、《中國新時期文學研究資料匯編》、《中國現代名詩三百首》、《中國詩選》等收有其作品。《現代詩學》建構了中國現代詩理論,被大陸臺灣一些高校列入本碩博 “必讀書目”“學位指定參考書”或用于授課,應用專業有漢語言文學、語言學、新聞學、廣告學、外國語等;一些理論觀點和術語較廣泛地被應用于文藝評論和理論研究。
書房一角:
書齋十問:
Q:您的書房有名號嗎?取名的用意?
A:沒有。也沒想過這個。往好聽的說,乾坤本無名,是為自然。
Q:您目前有多少冊藏書?有哪些類型的?
A:不多,千余本而已。擁有過的當然超過這個數,只是一些覺得不再需要的書陸續不再屬于我了。仍然留存的書類型比較雜,例如包括醫學。其中數量較多的是文學、哲學、文藝理論。個人藏書與圖書館不同,不是為了藏,而是為了自己讀。
Q:最近喜歡研究哪一類型的書?
A:哲學、文藝理論。它們的共同點是都是理論。
Q:您每個月大概花多少錢買書?對網上閱讀,電子書有什么樣的看法?平時閱讀,網絡和紙面閱讀的比例是多少?
A:現在很少買書了,因為圖書市場很少有我要買的哲學或者文藝理論的書出現了。
Q:您的讀書習慣是?
A:坐著讀。
Q:您從圖書館或朋友那里借書嗎?
A:很早以前借過。
Q:您向朋友出借自己的藏書嗎?
A:出借的,因為有些朋友如果開口是不會說不借的。不過借出去的書有些是再也沒有還給我了。
Q:哪本書對您的影響最大?
A:這個問題沒法回答。我認為,如果有人被一本書影響最大,那么他就是那本書的俘虜了,不論那本書是誰寫的并且多么不得了。
Q:您對自己最滿意的作品或者最不滿意的作品是哪一部?哪方面您覺得好或者不好?
A:又是一個不好回答的問題。勉強依次回答吧:文學理論著作《現代詩學》(昆侖出版社)。因為它是開創性的建構。至于最不滿意的作品,是剛寫作時的作品,幾乎沒有文學性質。
Q:對文學愛好者的寄語。
A: 首先要培養出什么才是文學的判斷力,不能看到文體是小說或者是散文是詩就認為它是文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