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西部到東部
瀏覽量:2035 | 上架時間:2023-01-16
那年我剛畢業,分配到淮南的一所學校工作。畢業分配是人生大事。親戚鄰居有熱心的,就問道,孩子分哪兒?父母就說是淮南。他們一聽,哦,淮南出煤。我沒去過淮南,自然不清楚這話的含義。想著淮南離合肥很近,又是一座市級城市,到了淮南才知道,我要去的單位在淮南最西邊,是這座煤城最邊遠最落后的地方。
很快我就發現我所在的西部人一談起淮南東部,臉上就不自覺地流露著羨慕。男人們大都是說東部機關多,工作條件好,待遇高,路子多,個人發展機會多,今后辦事也方便。而且,東部的環境好——這是我剛到淮南那天就明顯感受到了的。印象最深的就是教育局所在的市委市政府大院前,洞山的那條街,寬敞,潔凈,路兩邊是樓房和高大整齊的樹木。說實話,和合肥比也差不了多少。女人們呢,談的大多是東部的商場,像四海商場了,香港街了,還有龍湖路了,等等。她們還說,東部的人洋氣,穿的衣服好看,講究,會搭配,還有就是干凈。不像在這兒,不到兩天就要換衣服了——那時西部礦多,煤車多,燒炭泥的人家多,自然灰塵大,衣服就容易臟。
自然地,在剛來淮南的一些日子里,我最愛去的地方就是淮南東部,這才知道所謂淮南東部就是田家庵。我一有空就想著到田家庵,逛公園、書店、電影院、碼頭、商店,逛累了就走進一家飯店吃點東西,體會到這是一種享受,一種都市生活的享受。
我最愛去的是電影院和書店。西部也有電影院。說了可能有人不信。西部電影院常常是貼了電影的海報,到了放映的點了,卻取消不放了。西部的電影院大多是礦上的俱樂部,觀眾也大多是礦工和他們的家屬。他們好像偏愛國產喜劇片或者戲劇片,而我,最喜歡外國片,特別是外國經典名著改編的電影。那個時候放映的比如《悲慘世界》《簡愛》等等。有好幾次,因為賣不出票,電影院臨時取消了放映計劃。結果,我沮喪至極,不得不將手中的票退掉。你很難想象,對一個剛出大學校門的讀書人,這樣的遭遇意味著什么。而在田家庵我就從來沒遇到這樣的事情。田家庵機關多,大專院校多,省市重點中學多,文化生活也就相對豐富些,人們藝術欣賞的趣味相對的也開放得多。記不清多少次,我一個人坐了4路車又轉3路車,到田家庵就是為了看一場電影。清楚地記得,我在電影院門口找到售票窗口,買了票,走進陌生的電影院,面對潔白的銀幕,坐在那等待著放映的鈴聲響起的情形。那時,我的內心洋溢著的就是這種幸福甜美的渴望,那是一種經過了有些遙遠的跋涉之后,實現了的文化大餐,一種契合我心靈的相會與交流。這有點像是返鄉,又有點像是夢幻,還有些像是在初戀。
說起初戀,我還真的差點成了田家庵的女婿。記不清是哪一年了。熱心的同事給我介紹了一個女孩。在田家庵工作的,同事鄭重而不無炫耀地說。遺憾的是沒有成功。
田家庵最吸引我的還是書店。西部也有書店,比如新莊孜書店,比如大一點的蔡家崗書店。但是,遠遠比不上田家庵書店多。我那時逛書店上癮,簡直就是狂熱。我會將田家庵能找到的書店一家一家地逛遍。不僅逛,我每次都會買一些書。每個月,我的工資有三分之一都用在買書上了。你很難想象,在田家庵的某家書店的一角發現了一本我尋求已久的書,那是怎樣一種狂喜!
就這樣,多少年過去了,田家庵以它濃郁的文化氣息,良好的藝術趣味,整潔優雅的市容市貌,舒緩靜謐閑適自在的市井氣息,嬌寵著我這些小小的愛好,滋養著一個文學青年有些奢侈的夢想,呵護著一個外鄉人近乎挑剔的生存習慣與生命需求…..這些看似小小不言的愛好、夢想、習慣與需求,在那些年里,竟緩解了我的思鄉病,消釋著我客居他鄉的孤獨與焦慮,滿足著我一個青年學子對文化對知識如饑似渴的需求,給我的精神與心靈以無形而有效的慰藉。潛移默化中,也慢慢使我不自覺地遙望起東部,遙望起田家庵。
幸運的是,由于工作調動,我的家在新世紀初也搬到淮南東部,距離田家庵也就咫尺之遙。自然,田家庵還是我最愛去的地方。而淮南也在日新月異地發展和變化。今日的淮南已然是一座現代化的都市了。有幾次因事到西部,那個我曾經日夜都想離開的西部,我幾乎認不出來了。大型超市、時尚步行街、高級商業會所、星級賓館星羅棋布。還有一些休閑度假的濕地公園,游樂設施以及商貿廣場等等。當然,電影院也很高級了,還有了豪華高檔的圖書城與電影城。有幾次,我特地走進西部電影城里看美國戰爭大片,那種超豪華的音響震撼,直使得我禁不住在心里大喊過癮。書店里更是書籍種類繁多,學術書娛樂書培訓考試書應有盡有,看書人更是擠滿了書店。走在今日的西部,放眼盡是現代都市景象,當年那個煤煙四散、霧靄沉沉、垃圾隨處可見的西部早已不知所蹤。
現在,我無論走在淮南的那個地方,都能切實感到這個城市美好的變化。在一陣陣的感動之余,我仿佛看見自己曾經穿行其間的一行行足跡,像是看見一個懵懂青年在那些濃密的樹蔭下、和煦的陽光里一路走來……而此刻,我回顧自己這三十多年的歲月,宛若一場夢境。而正是在我這樣微不足道的一介書生夢一般的歲月里,淮南,這塊沉穩、寧靜、慈祥的土地,在默默地托舉起無數如我這樣的小人物的夢想的同時,也正昂揚地托舉起她自己的希望與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