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說話的葡萄
瀏覽量:2036 | 上架時間:2023-01-16
一串串葡萄就像一張張小嘴,說出的盡是秋天最美的情話。
這話不是我說的,是四川人萬向貴說的,之前他一直生活在有“休閑之都”美譽的名城成都,并有著20多年的葡萄種植經驗。幾年前,他和十幾個同鄉出川入皖,來到安徽長江邊的金壩村,成立了自己的農業合作社,他種的葡萄有十幾個品種,巨峰、夏黑、巨玫瑰、陽光玫瑰、金手指等等。
我的家鄉與這里毗鄰,算是鄰村,一條叫做清水港的小河將兩座村落隔開,也將不同種植區域隔開。我經常想,環境是相似的,條件也是相同的,然而沉默的土地,就像樹一樣,你注入新的內容,它就會開出不同的花,結出不同的果,人們的日子,就收獲著新的豐足。因此,我也就經常過河近距離欣賞與我家鄉完全不同的別樣景致,也就是這種效益更高、掙錢更多的葡萄園。
“遠看瑪瑙紫溜溜,近看珍珠圓溜溜,用手一掐水溜溜,用嘴一咬甜溜溜。”萬向貴濃重的川話并沒有聽覺障礙,反而越聽越好聽,他一直笑瞇瞇地為他的葡萄代言,替葡萄說話。如今,他所在的合作社葡萄種植面積已達870畝。這幾年通過技術革新,畝產達到2500到3000斤,平均一畝地的產值超過一萬多元。
“嫩葉成陰,接夏連春滿架。秋風初動,見累累高下。”入秋的葡萄已褪去了酸澀,比之夏天更加甘之如飴,說著葡萄,萬向貴一臉滋潤,內心都是甜蜜。
從春忙到秋,所有的汗水和等待都是值得的,之后的許多年,每當立秋之夜,萬向貴一家都會在葡萄架下吃葡萄迎秋,預祝豐收。在他們眼里甚至心里,一架葡萄一架秋已是極美,葡萄已經給他們帶來幸福與富足。
越來越多的人,也就艷羨他們的幸福,一位正在路邊家門口的攤點銷售葡萄的女子,見我們來到,連忙停了活兒,笑臉相迎,讓站在一旁的女兒為我們送上一瓶礦泉水,順便遞過來一串葡萄。
隨后就是一串葡萄一樣甜蜜的喧笑聲,一群美女過來采摘葡萄,她們惹動了很少追逐熱鬧的我。
領頭的美女叫劉妍妍,美麗大方,萍水相逢卻一見如故,在碧綠的田野上邊走邊聊。她手指前方,告訴我,那一排排灰白色的大棚里種有玫瑰香、夏黑、陽光玫瑰等10多個葡萄品種,名字都好聽。這還是我第一次知道,葡萄家族還是如此品種繁多,每一種的口感和品相也各不盡同。至于哪個品種種在幾號棚,她自己也說不清楚。聊天中,了解到她是一名舞蹈愛好者,還是一名小學教師,平時在學校教書育人,只有假期才過來玩。她領著我們繼續前行,走到8號大棚入口處,她停下腳步,熟練地掀開防護網,我們便貓著腰魚貫而入。映入眼簾的是碧云層疊,密密麻麻的葡萄,這些葡萄似珍珠如翡翠,每一顆都玲瓏剔透、圓潤可愛,使人為之一振,津液頓生。
在田壟溝邊,我們也驚奇地發現,有不少的枝葉和幼果散落在地。劉妍妍笑著告訴我們,這是外村人過來修剪的,她們先要回家吃飯,一會又要過來,可能還未來得及收拾。她說,葡萄生長喜歡陽光水份,但不蔭蔽,不貪多。它不怕大冷大熱的溫差,更不需肥土沃壤,就像農家一個刻苦用功的小女生。劉妍妍的話里有話,很是深刻。她說,葡萄枝葉過于濃密,會分散葡萄藤的營養,影響果實的口感,她還說要想葡萄好吃就要舍得剪枝。對于內心喜愛的葡萄,即使不是種植戶,她也是如數家珍,一直在給葡萄代言。
葡萄架上,一串串葡萄垂掛著,林林總總,琳瑯滿目,空氣里便有了葡萄的芬芳。不少游客手挽藤制小籃,走進一彎彎大棚,采摘自己喜歡的葡萄,看著漸漸滿了的籃子,臉上漾著甜蜜的笑容。唱歌有量販KTV,到葡萄園采摘自己喜歡的葡萄,也可以說是量販葡萄園了。
目睹著綠葉下的串串葡萄,我們也迫不及待地伸岀雙手,一手托著葡萄,一手采摘葡萄。劉妍妍笑著說,這才是最美的相遇,自己采摘的自己品嘗,這才最為美妙。
住在葡萄園里空氣中會不時飄來葡萄濃濃的香甜味道。早上醒來還會聽到各種各樣的鳥叫,特別是斑鳩,“咕嘟嘟-嘟”一聲接著一聲,非常亢奮,仿佛吃飽了芬芳。一顆顆小小的葡萄甜蜜了村民的生活,也豐厚了村民的腰包。雖然平民百姓享受不到“葡萄美酒夜光杯”,但可以享受萬紫千紅的葡萄和葡萄的美好。
每一顆葡萄都在以最大限度傳播自己后代作為唯一事業,并把對自己幾乎無實際用處的果肉部分變得如此之甜,這是一種難能可貴的精神追求,葡萄擁有比我們人類更遠的眼光,或者它真正聽懂了《圣經》所言:“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在對天地的大信里,它定睛在“看不見的永遠”上。
是啊,當葡枝從地下爬出,長出紫色的笑臉。葡農的手和葡枝、葡葉、葡萄緊緊握在一起,和汗水浸泡的歲月握在一起,給這片土地寫了一地紫色的情書,上面布滿他們和歲月交談的語言。那一嘟嘟一串串亮晶晶的葡萄,仿佛睜著一顆顆珠圓玉潤的眼睛,在向我們訴說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