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多果
瀏覽量:2302 | 上架時間:2023-01-16
1
臘月初,農事了。冬陽照射、寒風吹拂下,大潛山西麓散落著星星點點的綠色的田野里,幾乎看不見村民勞作的身影了。一段段彎曲起伏的水泥路,仿佛一條條灰白色的大蛇,靜臥在田地和村莊之間。從東邊駛來的三輛電動車,順著路的走勢,七彎八拐,穿田過莊,向一戶村民家駛去。
一陣犬吠聲響起來,三位騎車人的目的地到了。出現在他們眼前的,是一座漂亮的背山面水的農家庭院。
前面,一排一層的三間磚瓦房。東邊是廚房;中間是餐廳和過道,一副紅漆大鐵門,對著屋前停著一輛小轎車的水泥地面;西邊是雜物間,里面停著一臺拖拉機。后面,一排四下兩上的“凸”字形小樓,是堂屋和臥房。兩邊,各有一段約兩米高的磚砌圍墻,連接著前后兩排房子。由此形成的院子里,也全部是水泥地面。緊貼西邊院墻內,建有衛生間,頂上放置了太陽能熱水器。東邊院墻外,搭有幾座養蠶大棚。
整座庭院,寬敞,氣派,干凈,整齊。生活在農村的四十歲以上的人都知道,這些建筑設施,不是一次性建成的,而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步完善的。可以說,這座庭院的建設過程,就是改革開放以來,村民居住環境逐漸變好的一個縮影,在這個村莊乃至全縣的農村,都很有代表性。
庭院的主人叫王文東。初中畢業后,他沒再上學,而是去拜師學了木匠。出師后,在村莊里給人打家具。村民們時興去鎮上購買家具后,他一口氣栽了十幾畝桑樹,和妻子專心種田養蠶。他養的蠶極少得病,單產很高。他也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養蠶能手。有段時間,他甚至被鄉蠶桑辦聘為技術員,并在此期間入了黨。后來,他又建了繭灶站,既養蠶,又發放蠶種、售賣蠶藥、收烘蠶繭等,日子越過越好。前些年,他成了金王蠶桑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發展到現在,合作社有社員三百余戶(除了本村的,還有外村的),桑園近三千畝(包括他自有的三百余畝)。
來者都是王文東的熟人,潛西村兩委的干部:書記、主任和民兵營長。書記叫彭志友,在小學和初中,都和王文東同班。
“老同學,這些年,你的合作社搞得很好啊,為我們村里的蠶桑產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現在有個新項目,我們也希望你帶個頭。”寒暄之后,彭志友說道。
“老同學這頓夸,我還真有點承受不了。當初也是村里建議的。我還要感謝你們呢!你說,什么項目?”王文東說完后做出洗耳恭聽的姿勢。
“現在農村的產業發展講究一村一品,我們村的這個‘品’,當然是蠶桑了。但我們認為,我們的‘品’還是太單一了,主要就是賣蠶繭。現在,村里這座淮軍圩堡的重修工程已經結束。接下來,縣里將圍繞它和大潛山搞旅游開發,這對我們村的發展可是大好事啊。我們認為,村里應該結合這個旅游項目,把蠶桑產業拓展一下。你想,游客看了山和圩堡后,如果還能有一些其他的玩樂項目,是不是更好?”彭志友給王文東分析起了形式。
“你就直接說吧,想搞什么?”王文東有些迫不及待了。
“栽果桑!”
“這個我知道,就是專門結桑果給人吃的那種桑樹。”
“是的。讓游客來采摘,然后論斤收錢。”
“哦,你講的就像外面的葡萄園、油桃園、草莓園一樣。”
“是的。我們調查過,縣內目前還沒有果桑園呢。”
“這個有意思,可以干!”
“你先在合作社里宣傳一下。愿意干的,集中起來,到村里開個動員會,再聯系訂購樹苗。”
“行。如果他們都不干,就我一個也干,哈哈!”王文東笑起來。
“就知道老同學會配合,呵呵!”彭志友也笑了。
2
春寒料峭,年味尚存,潛西村的村民們開始在桑園里忙碌起來:剪枝、清溝、施肥……
在王文東的指揮下,兩臺挖掘機開進了路邊的旱地里,伸出巨大的手臂,把高坡處的土往低洼處挖。
王文東和合作社的幾戶社員,決定先試栽一批果桑,總計有二十余畝。為了采摘的方便,他們決定平整一些地塊。
桑樹是委托縣蠶桑辦從外地購置的。蠶桑辦的技術人員說,正常的話,這批桑樹后年就會全部結果了。它們的葉子雖然小,但蠶葉不夠時,也可以就急。
燕去燕回,寒走暑來,兩年的時間很快過去了。
槐花飄香的五月,潛西村的果桑迎來了采摘的旺季。幾塊果桑園里,一根根細長的枝條,從上到下結滿了或青色或紅色或紫黑的長圓形果實,如同鑲嵌著一顆顆顏色不一的寶石,那些碧綠的小葉子反而成了點綴,不像蠶桑樹上的果實嬌羞地躲在寬大厚實的葉叢間,人必須彎腰低頭鉆進樹叢,才能看得見。除了結的數量多,這種桑果體形也大。蠶桑的果實一般3-5厘米,這種桑果比它足足長了一倍,一般8-10厘米,最長的甚至達到了20厘米,吃起來自然也更過癮了。
“這真有點像肉雞和蛋雞的區別。”村里養了幾十年蠶的人們也覺得驚訝不已,只好拿雞的品種來解釋世間物種的神奇!
在五一勞動節的帶動和鄉、村兩級的合力宣傳下,金王合作社的幾塊果桑園,幾乎每天都有前來采摘的游客。
采摘期結束后,王文東合計了一下,按畝產來算,他栽的果桑比蠶桑收入多不少。老彭推薦的項目真不錯。他在心里由衷地贊嘆道。
身邊人的成功案例是最好的動員會。金王合作社里栽植果桑的社員開始增多,鄉內其他村(社區)也開始栽植果桑。很快,潛西村的果桑園面積增加到六十余畝,全鄉的果桑園總面積達到了近九百畝。
“哎,這果桑雖然好吃,營養也豐富,但長在樹上不摘,會自行掉落,摘下來不吃,更容易壞。現在栽果桑的多了,摘不完了,真浪費,也影響了收入。”
正當彭志友為果桑帶來的旅游和經濟效益感到高興時,他聽到了不少種植果桑的村民的抱怨聲。
“這的確是個問題!”他在心里想著,“我這個村支部書記,應該接下這個問題。”
但是,解決問題有時比發現問題難多了。彭志友為此冥思苦想了幾天,稍微有了點眉目時,他主持召開了村兩委擴大會議,請來了王文東和其他栽植了果桑的社員以及在家的但沒有栽果桑的黨員們。
“大家好!今天請你們來,就是討論果桑的問題。目前,全村乃至全鄉,果桑產量已經有些供大于求了。我認為,我們不能再盲目增加了。對于剩余的果桑,我們能不能想些辦法,把它們賣出去?”彭志友開門見山,講出了會議的內容。
“彭書記的問題很好。我覺得,可以摘下來運到城里的超市賣。”
一段時間的沉默后,有人提出了建議。
“對,對,這個可以試試。”有些人附和道。
“桑果保質期太短。可以想個辦法,延長保質期,就能延長售賣時間了。”
“能不能把桑果做一些加工,再去賣?”
“這個想法好,就像用葡萄制葡萄干、葡萄酒一樣。”
討論開始熱烈起來。這是彭志友想要的結果,他感到很欣慰。
會議結束后,彭志友留下了王文東,一起總結了討論成果,并想辦法實行。
不久,在鄉、縣有關部門的幫助下,縣城和省城的幾家知名大超市答應采購一些鮮桑果。接著,又來了一家農業公司的兩名代表。他們一番調查后說,這個桑果可以制成桑果干、桑果丸,也可以釀成桑果酒。你們村里負責采摘,我們公司負責收購、制作、出售。價格雖比游客采摘、賣到超市的便宜一些,但有多少收多少。
五月中旬,縣里籌備已久的蠶桑文化節正式開幕了。會場設在圩堡東邊、潛西村兩委辦公室北邊的村民健身廣場上。艷陽高照,花草飄香,彩旗飄揚,樂聲陣陣,縣里和鄉里的主要領導、省內的眾多媒體、網絡直播平臺、外地的游客、本地的村民,齊聚一堂,熱鬧非凡。
會場搭建的“蠶桑集市”里,裝在盤子里的新采摘下來的桑果,惹人口舌生津;瓶裝的桑果干、桑果丸、桑果酒,讓人顧盼留連;小簸箕里正在采食桑葉的蠶寶寶,似乎第一次感知到這么熱鬧的場面,紛紛抬起了頭……修繕一新的圩堡、新落成的圩堡主人紀念館里,游人如織。他們被壯觀奇巧的建筑設計、厚重悠久的歷史文化、圩堡主人的偉大功績吸引著,或舉目端視,或默然沉思,或張口慨嘆……社員們的果桑園,三五成群的游客彎腰昂頭,一手拎著籃子,一手采摘紫黑的桑果,有的嘴角沾滿了紫紅的汁水。一些采摘好的,拎著滿籃的桑果走出桑園讓主人稱量,雙方的臉上都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看著這些熱鬧的場面,彭志友的臉上也露出了幸福的微笑,心里充溢著滿滿的成就感。過去歲月的一部分記憶,開始從他腦海的底部飄浮上來。
3
時間過得真快啊!他已經五十歲了。
他剛開始上學時,大集體結束了,村莊里的田地,每家分得一些,各種各的。人們干勁十足,餓肚子的情況也沒再發生。因為地處江淮分水嶺的丘陵地區,糧食生產效益低。鄉里鼓勵村民因地制宜,栽桑養蠶。漸漸地,全鄉十八個村(社區),幾乎家家養蠶,還建有蠶繭收烘站十八家——每個村(社區)一家,繅絲廠一家,一躍成為全縣最大的蠶桑鄉鎮。
在蠶桑的幫助下,他一直念到了高中,但高考卻失敗了。跳出農門這一關,他沒能過去,家庭條件也不允許他復讀,他只能回歸村莊。
此時的他身材魁梧,國字臉上五官端正,略微卷曲的頭發烏黑發亮,襯上白暫的皮膚,算得上一個帥小伙。
俗話說,身大力不虧。他很快適應了極費體力的種田養蠶的生活。農閑時節,他跟著附近村莊的一個建筑隊學起了瓦匠,先是拎泥桶、抬磚,接著學砌墻。幾年的磨練,他成了一名呱呱叫的大工了。他成家后不久,村莊里開始時興外出打工。他跟著去了浙江,春出冬歸。他想,自己的一生應該也就這樣了,當個瓦工,兩地來回跑著,把自己的孩子養大后,再回家養老。
但人生有時是不可預知的,這也是人生的魅力所在。村里的老會計退休了,需要一個接班人。村兩委研究后,決定找個文化程度高點的。他們把全村十幾個自然村莊摸排一番,覺得他最合適。
他當時不在家,村里先是通知了他的父親。他得知這個消息時,猶豫不決。他覺得現在的日子,雖然有點累,但也不錯。當村干部,是個全新的挑戰,不一定能干好。“大小是個干部,在村莊里有面子;雖然沒多少工資,但能顧上家。”父親堅決要求他回來。他沒有違背父親的意愿,背起行囊離開了浙江。
他很努力地工作著,業務越來越精熟,并入了黨,職務也由會計變為主任,再升為書記。此時的農村,比他小時候美多了,生活也好多了,但是人也少多了。
這片美麗廣闊的田野,這片祖祖輩輩賴以生存的土地,就真的這樣一步步走向衰落,甚至成為無人區嗎?城里那么多人,吃的、穿的、用的,誰來提供呢?他時常為此憂慮。
“各級黨委政府,要積極發揮智慧,制定出科學的發展策略,應對城鎮化沖擊下鄉村發展中遇到的新問題。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他在鄉里參加的一個會議上,與會的縣領導說道。
看來自己不是杞人憂天啊!他感到有些欣慰。
隨著時間的推移,有關鄉村振興的會議越來越多,說得越來越細,文件也一級一級地往下發。村里是最低的一級,也是最直接面對這個巨大挑戰的一級。
以前,他沒當這個書記的時候,村里除了基本工作外,主要有兩大核心任務:催交公糧和計劃生育。現在,第一項已經不存在,第二項也大大減輕,鄉村振興成了村里新的核心任務之一。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看來,這是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啊!想到這里,他有了一種神圣的使命感,決心干出點名堂來。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根基。改變農村廣種薄收的粗放型生產方式,發揮科技、人才優勢,努力提高單產量,以畝均論英雄。發揮本村優勢,著力打造一村一品……
他帶領村兩委,一遍遍學習各級文件精神,探索村里產業發展的路子。
村里的家底,他最清楚不過了。水田,多是山崗間的洼地開采出來的,零散,落差大,不利于大規模機械化,無法成為縣內的糧食主產區。高崗上,山坡處,多開采成了旱地,除了栽植桑樹、茶葉外,冬種油菜,夏種棉花、芝麻、花生、山芋等。它們之中,除了蠶桑外,都無法形成產業鏈。立足村情,產業振興,還得從蠶桑入手。但村里的養蠶戶、桑園面積和蠶繭產量,比最高峰時已經有了一些下降……
一番比較、分析、咨詢后,他決定請他的同學王文東,牽頭成立蠶桑合作社,希望據此振興村里的蠶桑業。
合作社成立后,王文東聯系了一些科研單位,對社員們進行養蠶技術培訓,并鼓勵他們引進桑樹和家蠶新品種,購買相關保險等。他還帶頭流轉了一批土地,擴大了桑園面積,并開展了工廠化養蠶,由此培養了一大批有五十畝以上桑園的養蠶大戶。這一系列的措施,極大地提高了村里蠶繭的產量和質量。
對他和村兩委來說,合作社運營的成功,算是初戰告捷,他們從中收獲了極大的信心。接下來,他們又開始探索蠶桑產業鏈延伸的問題了。
村里的淮軍圩堡被縣文旅局接管、重修后要搞旅游開發,他們由此想到了栽植果桑,供游客采摘。
4
七月初,作為鄉里的優秀村支部書記和黨員代表,彭志友被安排外出考察,學習鄉村發展的經驗,尋找商機。
能去外面開開眼界,取取經,是個難得的機會。他欣然接受了安排。
他們的目的地,是蠶桑業發達的浙江省。那是他年輕時待過的地方。他所在的鄉,蠶種和桑樹多來自那里,蠶繭、蠶絲也大多賣到了那里。
這是去蠶桑大本營了,希望有所收獲。帶著這種興奮和期待,他跟著團隊出發了。幾天的時間,他們跑了不少地方。發達地區就是不一樣,不但工業發達,農業也發達,確實有值得借鑒的地方。回程的高鐵上,他在心里感慨的同時,一個大膽的想法,也開始萌發了。
回到村里,他和同事們說了自己的想法。他們都說可以干。他又告訴了王文東。
王文東也被他的建議打動了。
初冬時節,在鄉蠶桑辦的聯系下,合作社請來了專家,購置了設備,正式干了起來。
王文東投入巨大熱情所干的這件事,就是制作蠶絲被。這又是個全新的項目。
“一直以來,村里養蠶賣繭,從沒有把蠶繭制成被子賣的。”有人感到新奇。
“這有什么奇怪的呢?以前也沒聽過栽果桑賣錢呀?現在不也形成產業了嗎?”彭志友笑著說。
最優質的蠶絲被,一般是用雙宮繭制成的。雙宮繭形成的概率低,一般為3-5%,它不能繅絲。正所謂,此之蜜糖,彼之砒霜,世間的事就是這么有意思。用這種繭子制作蠶絲被,相當于廢物利用,能有效地降低成本。
金王合作社決定優先選用這種蠶繭。鄉里的那座繅絲廠,本村以外的那些蠶繭收烘站,彭志友和王文東都聯系上了,請他們提供原料。
蠶絲被的制作,有純手工和機器制作兩種方式,各有優缺點。根據合作社的實際情況,王文東選擇了純手工制作,雖然效率低,但制作出來的蠶絲被更柔軟,更有彈性,價格也更高一點。
煮繭,剝繭,開綿,曬綿,拉絲,疊放,固定……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社員們的操作由生到熟,一道道工序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不久,一床床輕柔漂亮的蠶絲被制成了,碼放在合作社的庫房里。
“這是我們獨立制成的蠶絲被。現在都講品牌意識,我們也應該給它定個牌子。”王文東對前來參觀的彭志友說。
“你說得對。大家都想想吧!”彭志友對眾人說。
“我們村里有圩子,就叫‘老圩牌’吧。”
“我們在大潛山的西邊,可以叫它‘山西牌’。”
“就用合作社的名字,叫‘金王牌’。”
大家的發言引起了一陣陣笑聲。
“我們這里古稱廬州,可以叫‘廬州牌’。”彭志友被熱烈的氣氛感染著,也說了自己的想法,但他覺得不太滿意。
“廬州的蠶農如今豐衣足食,就叫‘廬豐牌’吧。”
“這個好,比我說的好。”彭志友贊嘆道。
“‘廬豐牌’,不錯。我看行。”王文東也贊揚起來。
一片歡笑聲中,蠶絲被的品牌名稱就這樣被確定了下來。
轉眼又到了五月,新一屆蠶桑文化節開幕了。會場的“蠶桑集市”里,裝在透明塑料拎包里的紅色絲質被套包裝的‘廬豐牌’蠶絲被前,站滿了問價的人……
年底,在合肥市文旅局開展的“合肥禮物”評選活動中,“廬豐牌”蠶絲被甚至被評為 “十佳禮物”,是縣里僅有的兩個“十佳禮物”之一。金王合作社蠶絲被的訂單隨之也大幅增加了。
5
蠶絲被的成功,并沒有讓彭志友和同事們停下繼續延伸蠶桑產業鏈、提高附加值的腳步。
在他們的協調、聯系下,金王合作社又開展了兩項業務:與農業公司合作培育了桑枝木耳,自主生產了彩色蠶繭。這些產品,通過蠶桑文化節和其他渠道的宣傳推廣,也都獲得了很好的收益。
可以說,潛西村蠶桑產業發展已經初步實現了 “特色化+品牌化”。彭志友和村黨支部,王文東和金王合作社,因此也多次獲得了鄉里、縣里的表彰。
七一前夕,縣里要舉辦一場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村級書記擂臺賽,鄉里推薦彭志友去參賽。
“我這么大年紀了,就不參加了。干實事,我還算可以吧,演講比賽還真沒什么經驗。”彭志友想推辭。
“縣里希望參加這次擂臺賽的村級書記,各個年齡段的都有。你們村這些年做得這么好,你就不想代表鄉親們宣傳一下嗎?擂臺賽也沒什么,把你們村的做法如實講出來就行。你不要再推了!回去好好準備吧,演講稿可以讓村里新分來的大學生幫忙。如果有需要我們的地方,我們一定全力配合。”鄉里負責此事的領導熱情地勸說道。
“那好吧,恭敬不如從命了!”他不好再推脫了。
回到村里,他就著手準備擂臺賽的事。
幾天后,他寫出了初稿,但沒有標題。他想起個比較出彩的標題,但一時想不出來,便把初稿拿出來,請同事們看后幫忙出出主意。
“如果樸實一點的話,就用‘延伸蠶桑產業鏈初見成效’。”
“也可以用‘提升蠶桑產業附加值初見成效’。”
“‘延伸蠶桑產業鏈,做大一村一品’。”
“一村一品,一品好比一朵花。我們從這一品中開發出了多項產品,好比一朵花,結了多個果,就用‘一花多果’吧。”
“‘一花多果’,不錯。”聽到這里,彭志友感覺眼前一亮。
“‘一花多果’確實不錯,但沒講出具體內容,可以把‘延伸蠶桑產業鏈初見成效’加上去,做副標題。”
“可以,這樣就更完美了。看來,還是‘眾人拾柴火焰高’啊!”彭志友的臉上露出了如釋重負的笑容。
標題定下后,他又請年輕的大學生下屬幫他修改、潤色了一下,并配上相關圖片制成了PPT。
擂臺賽如期舉行了。縣政務大樓寬敞明亮的大會議室里,坐滿了人。身著白色襯衫和黑色西褲、腳穿黑色皮鞋的彭志友也位列其中。
當主持人念到他的名字時,他緩步走到了發言席。雖然稍顯緊張,普通話也不是很標準,但新穎的標題、精美的PPT、出色的業績,還是讓他贏得了陣陣熱烈的掌聲。他覺得,這是他當村干部以來甚至是五十多年的人生經歷中最榮耀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