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灘(外一首)
瀏覽量:2286 | 上架時間:2023-01-17
每年正月,古小冬都會接到村委會的邀請:參加紫竹村新春懇談會。受到邀請的都是在本村有點影響的人物,有政府機關干部、企事業單位負責人,還有老黨員、老干部等小村名流。大家就著新春的喜氣,歡聚一堂,把酒話桑麻,給村里的發展獻計獻策。
紫竹村是個農業村,沒有多少資源,村集體經濟很是薄弱,所以村主任胡道能每次都希望大家想方設法給村里弄幾個項目。古小冬雖然只是個普通辦事員,但因為在縣發改委工作,每年都在被邀請之列。古小冬非常重視參加這樣的懇談會,畢竟他的父母還住在村里,他能回村參會,父母親也覺得很有面子。
每次回家,古小冬都要去紫竹外灘轉轉。那是一條河流彎曲之間的一片開闊地,有500多畝,上面雜草野樹叢生,古小冬小時候經常和伙伴們上去撿樹枝、放牛羊、掏鳥窩,后來村里開荒,將荒灘上的樹砍了,草鏟了,種上小麥、玉米,但往往沒等到收獲,洪水就來了,十年九不收,人們漸漸也失去了興趣。后來,農村青壯年紛紛進城打工,田地給大戶承包,那荒灘自然也就撂荒了。前些年,國家開展河道治理,將河流拋彎取直,那荒灘成了內圩,沒有了水患。恰逢國家推行退耕還林政策,村里便申報了紫竹外灘退耕還林的項目。
胡道能親自到發改委去找了古小冬,古小冬也義不容辭地忙前跑后,格外熱心,請村干部吃飯。項目很順利地批下來,國家每年投資15萬元,連續實施8年,總投資120萬元。項目由村委會負責實施,縣林業部門跟蹤監督。再回村參加懇談會時,古小冬突然發現他的席卡被挪到靠前的位置。
幾年后,縣里開展中層干部輪崗交流,古小冬因為早年是學財務的,被交流到審計局工作。恰逢全省退耕還林工作結束驗收,審計部門奉命對所實施的十幾個項目進行審計。局里人手緊張,就派古小冬參加退耕還林驗收組。古小冬他們三人一組,先看村里的項目臺賬,再到項目實地察看,土地如何平整,種了多少樹,資金如何使用等,最后給出審計結論。到紫竹村驗收外灘項目時,胡主任非常熱情,安排也非常周到。臺賬看完已臨近中午,胡主任說:“大家先吃飯吧,外灘情況古小冬最清楚,他是我們村的。”古小冬也連連點頭:“是的,聽老百姓說外灘都快建成森林公園了。”
午飯之后,古小冬提議去下一個項目點。胡主任提醒道:“要不要去紫竹外灘看一眼?”驗收組另外兩個人都笑了:“不看了吧,我們不相信你?也不能不相信古小冬啊!”胡主任說:“那我叫文書去拍點現場照片發給你們。你們也可以從外灘邊的新路走,路還要近些。”
很快,古小冬一行的車就到了紫竹外灘。映入眼簾的是路邊一望無際的綠色,一排排香樟整整齊齊,一片片紫竹林茂密蔥綠,林中小道蜿蜒,兩旁還有花草點綴,確實像個森林公園。看到原來的荒灘變得如此美麗,古小冬非常興奮,示意司機停車,他們要下去看看。
在林蔭中穿行60多米后,古小冬漸漸發現有些不對勁:森林外圈建設很好,但里面還是一片荒草,基本沒動,初步估算了一下,至少有一半的面積仍然荒蕪著。大家面面相覷,古小冬臉上更掛不住了,他打通了胡主任的電話:“你弄虛作假,把項目的款弄哪去了?”胡主任說:“既然你都看到了,我也實話實說,項目資金一半還債了。你們看著辦吧。”
古小冬以前是聽說過有的單位通過項目套取資金的做法,但今天還是第一次遇到,他堅持如實向局領導進行了匯報。很快,紀委介入調查:項目資金的一半被村里用來還債了,另一半在外圍實施了面子工程。雖然沒有貪污浪費行為,但胡道能的村委會主任還是被免了。
此事是因古小冬堅持原則而引起的,村干部都受到了連累,村民也罵他是“家鬼害家人”,他的父母受不了鄰居們的白眼和指責,古小冬便將父母接到城里居住。
之后,古小冬再也沒有接到過村里新春懇談會的邀請。
又五年后,村里一位本家叔叔去世,古小冬不得不陪父母回村吊唁。沒想到酒桌上居然遇到了被免職的村主任胡道能。古小冬覺得有點尷尬,但胡道能卻像什么事都沒發生過似的,跟他碰杯喝酒。酒酣耳熱之際,胡道能拉著古小冬去了外灘。
但見紫竹外灘林木蔥郁,綠意盎然,花團錦簇,步道幽深。穿行其間,空氣清新,鳥鳴清脆。如今的荒灘早已建成名副其實的森林公園了。原先中間的荒地也成了名貴樹種的苗木基地。森林里還養殖了許多土雞、草鵝,辦了好幾家森林農家樂,每到節假日都有許多城里的游客來休閑度假。
胡道能感慨地說:“我被免職后,到外面打工,遇到一位經營苗木的企業家,他看中了這片荒灘,投資建設森林公園和苗木基地,并交給我管理。我們每年還給村集體上繳30萬元。我現在算真正明白了,靠投機取巧,只能糊弄一時;只有踏踏實實地干,才能有出路。”
“那你真的不怪我了?”古小冬問。
“早就不怪你了。如果大家都能像你一樣堅守原則,壞人就沒有空子可鉆了。”胡道能說,“我已經向村干部建議了,明年的新春懇談會在我們外灘開,我來跟大家講述紫竹外灘華麗轉身的故事。”
郵票
洪星工作又調動了,從E小學調到F小學,還是當校長。這已是洪星在農村小學校長崗位上的第五次平級交流了。老同學章光見了他,就數落道:“你這個人啊就是太死板,不喜歡應酬,能平級調動就不錯了。你看我,從辦事員到副股長、股長、副局長、局長,好幾次調整,每次都升了一級。”洪星憨憨地笑了:“我這人性格不好,這輩子恐怕改不了啦。”章光就開導他說:“聽說你那枚郵票還壓在臺板上?現在都網絡時代了,你也太老土了。”洪星還是憨笑道:“純屬個人愛好。”
洪星和章光是初中同班同學,還是同桌。那時,全國剛恢復中高考,大家都想跳出農門,每天都要做大量的練習題,草稿紙根本不夠用。有人就在舊報紙、舊課本的邊角空頁上寫字,有人就找來香煙盒、包裝盒拆開在背面演算,家庭經濟稍微好點的同學就去代銷店買紙裝訂成草稿本。洪星的草稿紙也不夠用,常從雞窩里拿個雞蛋去代銷店換很薄的白紙用,但章光同學的草稿紙卻很富余,厚厚的白紙裝訂得整整齊齊,有時只用完一面紙就撕下扔了。洪星看了覺得可惜,就悄悄地撿起來再用。有次章光看見了就提醒他說:“你爸爸不是在當大隊書記嗎?大隊印有許多信紙,你可以要點回來打草稿啊!你看我這些草稿紙,都是鄉政府印的信紙,我爸爸把上面臺頭的字裁了,裝訂好給我用的。”洪星這才恍然大悟,知道章光的爸爸是鄉政府秘書,回家就找父親要大隊的信紙。父親立刻嚴詞拒絕了:“那是大隊開證明、寫材料用的,貴得很,不能給你當草稿紙用!”母親就在一邊幫腔道:“那他沒有草稿紙怎么辦?”父親說:“去買!”洪星聽了就很泄氣,好多天都不理睬父親。但之后,父親偶爾也會帶點紙回家,都是香煙盒、物品包裝紙之類,從沒有一張大隊的信紙。
初三那年,老師讓學生們都給外地的親友寫一封信寄出去,洪星和大部分同學都是自制的信封:用舊練習簿封面糊的,或用舊信封翻過來的。郵票也是委托郵遞員去買。而章光自然用了鄉政府的信封和郵票,干凈漂亮,更有面子,讓大家好生羨慕。洪星也想要面子,放學就去了大隊部,看到父親辦公桌的玻璃臺板下果然壓了十幾枚郵票,就悄悄地撕了一張貼上寄了。沒想到還是被父親發現了,不但狠狠地抽了他一個耳光,還教訓他道:“這是公家的東西,只能辦公事用,你絕對不能用呢!”父親還堅持讓大隊會計從他工資中扣了買郵票的8分錢。此事傳揚出去后,許多同學都對他父親的做法嗤之以鼻,章光甚至還懷疑洪星不是他父親親生的。洪星也對父親不近人情的做法感到失望,從此再也不愿沾父親的任何光。
好在蒼天不負有心人。初中畢業時,洪星和章光都考取了中專。畢業后,洪星成了鄉村小學的老師,章光成了鄉鎮的稅務專管員。工作上,兩人并無多大交集,但生活中兩人還是經常聯系。有時來了共同的同學、朋友,洪星總是自掏腰包熱情招待,也會邀請章光來作陪;而章光也是很熱情地接待,也邀洪星作陪,當然都是有人搶先買了單。
光陰荏苒,歲月如梭。十年后,洪星被推薦當上小學校長,他那剛從大隊書記位子上退下來的父親就提醒他說:“不要忘了小時候拿大隊郵票挨打的事啊。”洪星說:“我記著的。”為了告誡自己,洪星買了枚同樣畫面的8分面值郵票,壓在自己辦公桌的臺板下,時刻提醒自己不要謀私。學校公務接待,他很少參加,只讓涉及到的人去;同學朋友來了,也堅持自己招待。久而久之,同學朋友都說他在單位混得不好,找他的人漸漸少了。雖然學校教職工對他評價都很好,但領導對他沒有特別的印象,每次調整工作,哪個小學最偏遠,哪個小學工作最難干,就派洪星去那個小學當校長,而洪星從不說半個不字,工作居然干得很出色。而章光就不一樣了,上下關系都很融洽,稅務專管員的工作干得風生水起,很快就被調整到稅務局工作,當上科長、辦公室主任、局長助理、副局長、局長。當然,逢年過節,煙酒土特產的收獲也很豐富,他父親也跟著沾了不少的光,說:“這個兒子總算沒有白養!”外界都覺得章光做人爽氣,出手大方,領導也說他很能干,提拔他當副縣長呼聲的傳聞也一浪高過一浪。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章光因違反“八項規定”,屢次用公款大吃大喝被紀委查處,不但副縣長沒當成,連局長職務也被免了。章光想不通,也很失落,洪星就邀請他去鄉下散散心。有一天,章光就突然開車去了洪星所在的那所偏遠農村小學。讓章光很意外的是,那小學校雖然離縣城有點遠,但鄉村公路四通八達。學生雖然不多,但都有校車接送;教師也不多,多是自己開車上下班。校舍整齊,環境優美,像個大花園,而且師生的精神面貌都很好,待人彬彬有禮。坐在洪星陳設簡單的辦公室里,章光忽然就瞥見大家傳說中的那枚8分錢的郵票,果然還壓在洪星辦公桌玻璃臺板下面,章光心里一顫,心情也豁然開朗起來。
王秀
王秀雖然相貌平平,但卻是個很有優越感的人。讀書時,她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又考入重點大學,而且是許多女生望而生畏的數學系。剛畢業就順利擠進公務員隊伍,成為縣審計局一位年輕的干部。特別是她到審計局上班后,發現局里同事多是大中專學歷,而且年齡都偏大,就更有了優越感。局領導對她寄予厚望,同事也對她非常關照。在這樣的環境里工作,王秀也覺得自己很快就能進步。
王秀滿腔熱情地投入了審計工作。
第一次做審計業務,她配合同事審計某行政單位的財務收支情況。項目主審將自己預先搜集打印好的與審計項目相關的資金管理、核算等方面的法規拿給她看,要她提前做好現場審計的準備工作,結合相關法規的要求,重點關注被審計單位資金核算及管理方面可能存在的問題。她表面上連連點頭,心里卻沒真正當回事。王秀以為政府審計工作并不復雜,自己實習時還參加過比較復雜的企業審計,憑自己的專業基礎應該能夠輕松應對,所以根本沒有看那些材料。
現場審計開始時,項目主審就將相對較為簡單的公路國債項目專戶資金審計交給了她。她心里起先有些不悅,但又不好明說。畢竟是第一次出任務,還是謙虛點好。她翻看著被審計單位的會計賬簿、會計報表及會計憑證,突然發現與以前接觸的企業會計實務相去甚遠,在查閱了國債項目專戶資金的收入支出及結余情況后,她竟然不知道下一步該做什么?她的心里一下緊張起來,冷汗從頭上直冒。王秀這才后悔:為什么沒認真看主審給她準備的材料呢?看到她一籌莫展的窘迫相,項目主審立刻明白了,趕緊停下來,現場指導她怎樣編制審計日記和審計底稿,告訴她如何搜集審計證據,審計日記與審計證據、審計工作底稿間的對應關系等……王秀滿臉通紅,恨不能有個地縫鉆進去才好。因為,周圍還有幾個同事和被審單位人員,他們正用懷疑、不屑的眼光審視著她。她剛來時的優越感一下子蕩然無存,她知道什么叫“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別看身邊同事學歷不高,但他們有豐富的實戰經驗啊!
從此,王秀開始認真學習《審計法》《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以及行政許可法等與工作相關的法律知識,下決心盡快熟悉政府審計的相關法律法規,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早雪前恥!
機會很快來了。一次,省廳統一部署了對省垂直管理的某企業財務收支審計項目,該企業是一個擁有專營權的企業,前幾輪財務審查都沒有發現任何問題。現在,他們單位財務已實行會計電算化,管理更加規范化,應該不會再有什么問題。考慮到其他同事年齡偏大,對電腦不是太精通,局領導安排王秀擔任該項目的主審。
吃一塹,長一智。這次王秀作了充分的準備,認真學習了省廳關于這次審計的工作方案和有關該企業財務管理、專營業務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審前調查時拷貝了該企業財務數據的備份文件,進點審計前又在單位同事的幫助下將財務軟件備份數據采集到AO系統中。在審計實施過程中,王秀通過細致深入的審計,查出小金庫2萬余元及少繳稅款1萬余元,令大家刮目相看。
單位老同志陸續退休,新人也不斷補充進來。這些新入職的公務員學歷都很高,有的還是碩士、博士,這讓王秀漸漸有了危機感,她再次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她用了五年時間,堅持自學,報考了注冊會計師、注冊稅務師、注冊資產評估師資質,并且都順利過關。在領導和同事的贊揚聲中,王秀又有了自己的優越感!(5150字)
【作者簡介】 朱幸福,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曾在《中國校園文學》《北京文學》《安徽文學》《百花園》《躬耕》《短篇小說》《野草》等全國各級各類報刊發表小說散文近千篇,出版小說散文集《太陽雨》《泥巴墻頭臘味香》等8部,作品曾被多家選刊轉載或收錄。現為蕪湖市灣沚區文聯副主席、作協主席,《鳩茲》文學季刊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