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大戲
瀏覽量:1993 | 上架時間:2023-01-16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恰逢白露節氣,去淠水之畔的迎河鎮采風,目睹這座于春秋戰國時期便傍水成市的古鎮,正煥發出“伊人”般的新姿。
小時候唱的兒歌里有一句:“姥姥門前看大戲”。猶記兒時,與小伙伴小滿一起,在他的姥姥家門口看戲的情景。
小滿姥姥家住在一個被圩溝環繞的小村莊里,圩溝的四周是垂柳,垂柳柔韌的枝很得意地扶搖在水面,被禁止往水邊靠近的我們,對那些和水親近的柳樹總有些羨慕嫉妒恨。于是,我們折了柳枝,編帽子,當鞭子,小滿還跟人學會了用柳枝做柳笛。淘氣的我們,總會在戲場下惡作劇地吹柳笛。為了讓我們不搗亂,大人們往往會以一把南瓜子、幾個棗兒之類的零嘴兒打發我們。
我們得到了吃的,便乖乖地坐在大人身邊,裝模作樣地看戲。
一晃許多年過去了。這些年,我也曾正襟危坐地在劇院里看過幾場戲,什么話劇、黃梅戲、昆曲甚至歌劇。每次看戲,我都會想起童年的戲臺,和那時的無拘無束與裝模作樣。
時隔多年,在迎河鎮,我們又看了一場戲。戲臺上的咿咿呀呀我依舊聽不懂,甚至,我的關注度也不在戲上。我還像兒時那樣,好奇戲臺的周邊。
戲臺搭建得很別致。它背倚一棟兩層的樓房,面向敞闊的廣場。在樓房的飛檐處,立出書法家手書的“農民花戲樓”頗具功力的五個大字,字下有副楹聯左右為撐,上聯云:生旦凈末丑演人間歡樂事;下聯書:宮商角徵羽頌鄉村振興曲。嗬,好應景的一副楹聯,好氣派的一方舞臺!
臺下,有位邊剝豆子邊看戲的老人。我悄聲問她,這戲好看嗎?“好看!”老人笑呵呵地說,“俺們年輕時,過年才唱戲,看戲像過年,這幾年,有了戲臺子,常常唱戲,俺們天天都像過年!”
“天天都像過年”,這是我在鄉下采訪時,常聽老人們說的話。如今日子好了,可不是天天像過年?
我順著這個廣場,四處溜達。舞臺上傳來的戲腔裊裊地回蕩在空曠的廣場。一只怯怯的小黑狗一直不遠不近地跟著我。這個黑眼睛的小東西,不是城里常見的被染了毛發,打扮得人模狗樣,脖子上套了根鎖鏈的寵物狗。別看它現在一副可憐相,將來,它會成為鄉村人家的守護者。
我蹲下身子,朝它伸出手,喚它:汪汪,汪汪,過來!它居然歡騰騰地跑了過來。鄉下的狗,難道都叫“汪汪”?它跑過來,害羞似的伸了頸子遠遠地嗅了嗅我的手,很快就又繞開了。
然而,我的目光卻繞不開它了。我盯著它,追著它,不覺走出了廣場。它小小的身子敏捷地竄進了草窠里。我循著它,到了那所在,卻不尋它了。因為我立在那里,竟有些癡了。那儼然是小滿姥姥家那圩溝的樣子啊。溝沿邊栽滿了垂柳,溝里生著茭白,水面上浮長著野菱。狗尾草、艾草、益母草自在地俯在柳邊。一棵歪脖子的柳樹上居然開滿了紫色、白色的小花,哈,那是纏了它一身的扁豆在放肆地開花……
我很詫異,這個堪比都市高檔別墅區的村子,居然還保留著過去鄉村的圩溝,并且,溝沿邊還像過去那般,栽滿了柳。
柳是鄉村的記憶。記憶勾扯著人心。眼前,這一棟棟白墻黛瓦的別墅,正是過去樹蔭籠罩下的農家小院。那種青磚紅瓦,暮晚時裊裊升起炊煙的農家。但那樣的農家小院已經消失。
我有些悵然地望著這美麗起來的村莊。說真的,我真不覺得它是個“村莊”。沒有以柴火作為燃料的鍋灶,沒有凸了煙囪的房頂,沒有炊煙,沒有令炊煙升起的草垛,它還是鄉村嗎?
但它的確很美。小橋流水,綠柳披拂。我立在橋頭,望著別墅映在水中的倒影,竟升起了在江南水鄉旅游的錯覺。
我行在別墅群中,方發現奧妙。這些兩層的別墅,前后都栽種著蔬果,和過去的農家小院一樣,見縫插針地種著絲瓜、扁豆、辣椒、葫蘆……別墅的后面,我以為是車庫的地方,我伸頭往那敞著的門里一望,那里間整齊地擺放著農具呢。嗯,這還有點農家的意思。
聽我輕聲嘀咕了這句話,鎮里的李書記說,農村也要發展,農民也需要文明,時代在進步,生活在改善,所以,農村也要以新的面貌示人。
是呢,我們總在懷念記憶中的鄉村。人總在一邊逃離,一邊懷念。而我們懷念的并不是完整的過去,記憶總有自動美化功能,我們在回憶中,自動屏蔽掉了很多不美好的記憶。過去的鄉村,交通不便,如廁不便,物質匱乏,而今,村村通如銀練一般串通了每一個鄉村,美麗鄉村建設令每家每戶門前屋后都干凈整潔了。
“鄉村要告別了貧窮、落后,你看,我們這里鋪設了地下管網,實現了雨污分流,利用太陽能污水處理設施,能做到日處理污水三十余噸……”李書記指著村頭的太陽能污水處理器對我說。
我默默頷首,在這花園似的農家院里,我發現自己就像是走進大觀園的劉姥姥。突然,我驚叫一聲,俯向了地面。
一戶人家門前的柳樹下,生了一棵瓜秧,那瓜秧上,結了累累的瓜,馬泡瓜!這留在我對鄉村記憶深處的野生果實,過去,它像童話一般存在于我的記憶里,如今,它的出現,是良好的生態環境創造的奇跡。
這個在柳邊,不僅僅擁有美麗的鄉村,也是個奇跡。它不僅保留了大自然的恩物,更發展了科技。那些消失的草垛,是一度被農民當作廢物在田里燃燒的秸稈,在這里被制成了有機肥料,變廢為寶。
遠處的戲臺子上,不時傳來咿咿呀呀之音,我在柳蔭下,覺得自己腳下的這方生著厚厚巴根草的土地,也像個戲臺,我也踏在這戲臺上咿咿呀呀:“生旦凈末丑演人間歡樂事,宮商角徵羽頌鄉村振興曲”就是我的唱詞。